作者:韦晶(壮族)
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榜、广西壮族自治区“麽乜”非遗保护项目传承人:麦琼方
千百年来,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壮族族群都有着各自的崇拜之神,龙就是生活在古越百色右江沿河一带的壮族族群的崇拜之神。
相传古时候龙珠是天上太阳的火种,太阳要依靠龙珠的火才能光照大地,而龙就就是负责照看龙珠的守护神。
有一天龙珠突然从天上掉了下来,太阳失去了火种就无法光照大地了,所以龙就立刻从天上追赶了下来,寻找龙珠的下落。龙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百色东南方一公里处的河岸上空发现了龙珠。可是由于他们下凡到人间的时间太久了,都沾染上了凡气,以至于他们的仙气慢慢消失了,最后失去了仙气的龙和火珠就掉了下来。龙掉到地上时,全身金光闪闪,火珠掉进河的中心时,依然火光四射。所以附近的村民都不敢接近他们。
一天,居住在澄碧河岸的一位名叫伯皇壮族青年,像往日一样辞别心爱的妻子雅皇和族人,划上猎渔的小船,带上捕鱼的鸬鹚,沿着澄碧河一路撒网打鱼。可是当船行至龙所在的地方时小船突然被巨大的浪花打翻了,伯皇从水中游至岸边,大胆的走向那有气无力的龙,并问它是从哪里来的神兽。龙告诉伯皇它是天上的一条龙,负责守护太阳火种-龙珠的守护神,太阳是依靠龙珠的火种而发光的,失去了火种它的光芒就会慢慢失去,人间也会由于没有阳光而陷入一片黑暗,永无天日。前不久龙珠不小心坠落到人间了,如果龙珠在人间待得时间过久,它的火种就会因为沾染太多的凡气而渐渐熄灭,所以它要尽快找回龙珠,可是由于他为了追寻龙珠,在人间待得时间太久了,仙气了失去部分,所以才从高空中掉下来了。它告诉伯皇说如果谁能帮它寻回龙珠,它会满足他所有的愿望,并作他们世世代代的守护神。
回到了家,伯皇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族人,大家一片哀愁,英勇的伯皇向大家决定为了天下的苍生愿意去寻找龙珠。伯皇和族长带领全族人民去问龙该怎么捕捉龙珠,龙告诉伯皇说先喝点雄黄酒,再在身上擦满硫磺,挂上艾草,抓住龙珠时就用朱砂点它,然后再把它吞掉就可以了。说完后龙就化成了一道金光消失了,消失之处长出了一座小山,这座小山也就是今天的盘龙山。伯皇准备好一切之后就从盘龙山上跳进了河内,这时河中央就突起了一座大盘石(后来称为欢喜石)。伯皇不辞劳苦顺流而追,不知过了多少个时日,来到了布洛陀产稻谷的地方-那厚东河处,(那厚东,那厚壮语译为田谷,现今田阳头唐那厚东屯),这里正值耕种稻谷的时节。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中,伯皇终于抓住了龙珠,可是龙珠却蛮顽狂甩,一下子就溜走了,掀起的惊涛骇浪激烈的拍击着河两岸。天亮时,风平浪静了,可是由于昨晚龙珠的蛮顽,致使洪水狂浪把整个布洛陀淹没了。人们在重建家园时发现河中央浮着两个有龙纹的大鹅卵石,他们认为这是神赐的天物,所以村子的老人带领所有的村民到河边去朝拜,然后又让年轻人把两个神石扛上岸边,奉为社神。村民们虔诚的跪拜在神石前,祈求这天赐的神石,能保佑他们这里洪水不再泛滥,五谷丰登,人口平安。
一天夜里,河里又发出了一阵阵惊涛巨浪的响声,人们以为洪水又来了,可是第二天人们意外的发现,这次浪潮并没有损害他们的庄稼和家园,奇怪的是石头上的花纹却都不见了,而石头的旁边也长出了两颗很大的树,人们遂称为龙树。人们还发现刚种在地上的稻谷,因退潮后成为一片片水田,稻芽儿举头,臂芽暴露,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所以这一年他们获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丰收,从此本以旱地而种的稻谷,就这样因水而生,以水田来种植水稻延续至今。
一个多月过去了,伯皇和龙珠却一点消息也没有,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人们也一天天的担心。农历七月十七日天上的太阳开始发生变化了太阳一天比一天暗淡,到了二十那天,整个大地一片黑暗,人们都认为龙珠的火种已经熄灭,伯皇已经死了。但是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伯皇并没有死,他还在为天下苍生努力着。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七月二十二凌晨他终于抓到了龙珠,抓到后他急忙用朱砂点了一下龙珠,然后迅速把暗淡的龙珠吞了下去,可是随即他全身就燃烧了起来,伯皇和龙珠化成了一体,一起升上天去了。伯皇升上天空以后,下了一场大雨,雨后天空的东方出现了一线曙光,太阳慢慢升起,山河大地一片复苏,世界又恢复了原有的生机。后来有的人说伯皇变成了天上守护火神的龙,又有的人说伯皇变成了太阳神。伯皇完成了寻找龙珠的任务,所以龙也遵守了自己的诺言,世世代代守护着伯皇的子孙。
伯皇的行为感动了天地,爱妻雅皇带领族人用纸做的棺材为伯皇吊丧,全族人都披麻戴孝,所有的虫蝗鸟兽,都成群结对聚在一起用着各自的语言和方式为伯皇哭丧守灵。全族人为伯皇出丧,把空纸棺材抬到十字路口用火烧化,并在河里放河灯,以追思伯皇。
雅皇与所有族人用一条布做的龙和龙珠到盘龙山去迎龙,接龙回城里供奉。来到后龙山(现今纪念碑)时突然一阵大风把布龙卷走了,后来掉在了今通机厂二码头对面的岸边。布龙落地处长出了一颗挂满根须的树(本地称为龙树),人们便尊奉为壮族神树。后来传说龙下了水,陆地以龙树而栖,保护着澄碧湖与右江河沿河一带的壮族人民。
心爱的阿哥虽已不在,但他拯救了万物苍生。天上的阿哥,用他的生命照耀着整个大地,雅皇发誓在人间会像阿哥一样,用一生去为天下苍生造福,所以雅皇带领着她的族人勤劳的耕作,用她的智慧教会人们织布、染布、纳衣……他们用壮锦编织出自己幸福的生活。(从此壮族以女性为尊)
因为伯皇跳水寻火珠那天,正好是五月初五,为了歌咏伯皇寻龙珠的英雄事迹和祭祀龙与太阳神,雅皇和族人就在三江口(今二码头)龙居住的龙建起了一座祭龙台。他们用布做成“麽乜”,来供奉和纪念心爱的情郎兼民族英雄伯皇,以祈求太阳、伯皇和龙神保护他们世世代代平安吉祥。
伯皇和雅皇一生都为壮族人民谋生存谋发展谋幸福,伯皇成为人们心中的天神,而雅皇成为人们的生活与智慧之神。他们离不开自己的民族,他们在复活节时重生,伯皇变成布麽(能为天下人作福消灾),雅皇变成布金(无所不知的神)下降人间。直到今天,壮族仍有以制作布麽(男性为主的麽教)、布金(女性为主的乜末)为人民作吉福、问吉凶的人,所以在当地流传甚广的一句俗语 “有难找布麽,有事问布金”。
在后来人们就有了佩戴各种麽乜、织壮锦和挂龙幡的习俗,并有舞龙、奉龙树(在右江沿河一带几乎是村村奉龙树,寨寨供龙神,凡有龙树的地方都有壮族人生活和居住过)、划龙舟、门插艾草、襄龙牙(襄金。银牙齿叫龙牙,是壮族男女身份、地位、未婚与已婚的最具代表性得象征,流传至今)、纹身、放河灯以及每年到复活节(俗称雅皇节)的时候都会以当年太阳从熄灭到复燃,万物从生。虫蝗鸟兽一起为伯皇吊丧出殡后而复生等这些形形色色的方式和节日纪念和朝拜壮族之神和历代祖先等活动,以歌颂和体现出壮族人民生命的永恒。和对美好的生活,和善良勤劳……传承
到了清朝年间,在百色城当地的民众,怕龙气走失,故而在原来的祭龙台上建了座庙,从普陀山请来了一尊观音像(传说常有观音菩萨站在龙头上显现在空中)以镇住龙气,庙里面的出家人把麽乜的制作传承了下来,并加入中草药让麽乜起到了防病治病的作用。
龙和太阳文化以及麽乜就这样走进了右江沿河一带壮族人民的生活,并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它是壮族人民的灵魂,与壮族人民的生命息息相关。
美丽的壮乡,留传着古老的歌谣
端午伯皇端太阳 为了伯皇觅太阳
艮闷觅伯斗保佑 啦地造福是雅皇
七月二十遥雅皇 遥了雅皇好平阳
伯雅每年轮流歹 啦地凳总郭斗遥
北了天上做神仙 留下图龙无啦地
每年翻生看子孙 教育子孙世代贤
生时教育哺哺你 歹北良伯北做仙
伯皇雅皇北洛祷 伯乜该娄北当挠
若问其中为该嘛 要知壮族是谁人………
百色、这一历史的长河里诉说着万物从生源流着壮族人民古老的故事。
壮族人的心…壮族人的人民…壮族人的勤劳…善良…淳朴…至善至美…永恒的流淌…